最近,有網友在熱議中國電信數據卡業務按照時間收費是否合理,是否應該采用與中移動一樣的按照流量計費的方式進行。筆者認為,無論是按照時間計費,還是按照流量計費,兩者均各有利弊,切不可片面來看問題。
3G數據資費按時長OR按流量?
反對中國電信3G數據業務按照時間計算資費的網友主要觀點為,如果用戶接入互聯網并未進行操作,或者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導致網絡速度很慢,在下載同樣大小文件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要更長,因此所花費的費用要更多。
例如,一些用戶習慣使用手機掛QQ(開著QQ但不聊天),按照電信的計費方式,這也是要收費的。另外,如果上網時突然因為有事離開而忘記斷開網絡,這時候同樣會被收取費用。此外,如果由于網絡信號問題,或者在同一區域連接用戶數量過多均會造成網絡速度下降,造成用戶訪問網絡等待時間過長現象,這與網絡狀況良好情況下相比,用戶在做相同的事情所用的時間就變長了。
筆者認為,3G網絡的定位應該是傳統固定寬帶網絡的有效補充,而其定位并不是替代傳統有線網絡。如果明確了移動寬帶網絡的定位,那么來看中國電信的資費,以北京電信為例,3G的數據卡資費套餐最低為每月160元300小時本地上網,如果有漫游需求的用戶可以選擇200元/月或者300元/月的部分本地與漫游的套餐。
如果用戶選擇160元300個小時,那么平均每天有10個小時可以使用,如果用戶處于沒有固定寬帶的環境下,純以3G網作為寬帶接入,那么10個小時的時長可能會略顯緊張,但一般情況3G均作為固網的補充,在不具備上網條件的情況下使用,那么10個小時每天也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按時間收費的優點在于用戶不需考慮上網流量,即便你每天所使用的10個小時均在下載電影或者文件,那么按照目前電信3G實際上網速率200KB/S來計算(筆者曾經在電信3G正式商用后實測過),10個小時極限下載量能達到6.8GB。這個數字只是10個小時不間斷以200KB/S速度下載所得到的理論數值,實際數字會有折扣,可以以5GB流量來計算,而這一數值如果按照流量來計費那么也許就是一個月的包月流量。
網友所提出的情況與筆者所計算的下載情況均為極端狀況,如果在網絡狀況相對良好的情況下,利用時常來計算收費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相對會較為有利,況且3G網絡在定位上也只是固定寬帶的補充,運營商在無線側也應該對于BT等軟件進行限制,以保障網絡質量和其余用戶的利益。
按照流量來統計收費主要受眾與對于流量需求不高的某一些用戶,這類用戶群對于流量需求并不高,而且只是在某些特定場合使用3G網絡,用于瀏覽網頁,使用IM工具聊天等工具。但由于3G網路與2G相比速度提高許多倍,即便在網絡狀況不良好情況下,也應該比2G網絡要快很多,而且目前在互聯網Web2.0的環境下,打開每個網頁所伴隨的flash廣告與視頻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用戶流量。
如何計費用戶應自行選擇
對于這兩種計費模式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用戶在處于不同使用狀態下會產生不同立場與觀點。筆者認為運營商應為用戶提供自行原則計費模式的空間,并且增加用戶所選套餐的種類,這樣可以增加3G網絡受眾人群范圍,也有利于3G數據業務的推廣。據了解,目前江蘇電信已經推出了基于按流量和按時長的兩類套餐選擇模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使用情況進行選擇。
具體資費如圖:

筆者認為,江蘇電信采用的這種流量組合套餐與市場組合套餐相結合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10種選擇,充分了滿足不同用戶對于3G上網套餐的需求,同時50元每月的最低上網使用費也放低了用戶的進入門檻,增大了3G上網的受眾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