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面世之初,就從本質上強烈地表現出與傳統電信網的異質性。
與“高智能的網絡+傻終端”為網絡特征的傳統電信網所不同的是,互聯網表現的是“高智能的計算機終端+盡力而為的傻網絡”的技術特征。
正是互聯網具有業務開放的運營模式,瘋狂地吸引了商業資本的加入,大批新業務運營商應運而生,并構建了新的產業鏈。資本動力的推波助瀾,使互聯網的網絡和業務規模幾乎成爆炸式地發展著。互聯網在不斷對傳統通信網絡結構進行“肢解”的同時,其業務又向著實時多媒體業務方向發展,開始了對傳統通信業務的全面蠶食。
如何構建一個高質量高安全性的、能提供更為豐富業務的互聯網平臺,已被運營商列為重點關注的問題。
互聯網保障的先天性缺陷
新業務的市場驅動、開放經營的資本驅動和網絡構架簡單的技術驅動,這是互聯網的三大先天性特點和優勢。
進入到社會化全面應用階段,面對高質量高安全性的可信業務服務需求,互聯網技術驅動不足的短板效應越來越暴露無遺,主要表現在業務質量保障差和安全保障差的先天性技術缺陷上。
首先,互聯網業務通道傳輸質量保障差,難以滿足高質量的業務需求。其一,網間互聯節點和路由交換節點都是網絡帶寬的瓶頸,隨時可能出現擁塞。其二,互聯網全程全網的網絡和業務的技術標準體系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缺少全程全網的通道質量保證管理的機制和技術手段。其三,網間互聯通道成本永遠由后加入的業務運營商支付,這一與市場化原則相背的經營政策,實質上起著固化網間帶寬瓶頸的作用,且至今尚未能尋找到有效的技術解決辦法。
其次,互聯網的網絡、業務與信息內容等的安全保障差。目前的互聯網設備和高智能終端設備本身存在安全隱患,電腦程序的漏洞層出不窮,網絡安全管理機制欠缺,這些都為黑客、病毒制造者提供了入侵和病毒傳播的機會。在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網絡安全威脅呈現出了新特點,網絡攻擊顯現出群體化,其目的更趨商業化、利益化和甚至政治化,黑客的行為帶來的威脅和影響也更大。在此網絡環境下,網絡/業務運營商與用戶之間無法建立起相互的信任體系,這導致了大量的可信服務無法發展。
建立高可信互聯網的關鍵
互聯網缺乏業務質量保障和業務安全保障,事實上已經成為網絡演進和業務發展的絆腳石,因此,構建可信網絡世界的構想便應運而生,并受到了業界和政府的關注和重視,成為新一代互聯網發展的重點。
聯合國就在2004年專門成立了“聯合國互聯網治理工作組WGIG”專門機構,在該工作組《綱要》中明確指出“以發展高可信網絡為重點”,即是著重于高可信網絡技術系統構建和高可信網絡管理體系的建立。
建立高可信網絡的關鍵是拋棄既有互聯網的技術機制,重構技術構架體系和運營管理機制。其理念主要是針對互聯網存在的先天性缺陷,進行內置的治療,立足于再建一張業務質量和安全都強制可信的網絡,并從網絡和業務管理機制本身來改善網絡的信任保障,從而能可靠地提供高可信互聯網的新業務服務。
在此體系中,所有網絡設備必須具有業務追溯功能,設備與技術提供商要承擔產品安全質量責任,用技術與管理雙重手段強制構建起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信息服務提供商、應用提供商和用戶之間可信的業務關系,對全網和全程業務構建起可靠、可控、可管理的高智能網絡支撐系統。
在經營上,運營商應真正推行分等級的差別服務模式。隨著未來網絡的不斷演進和網絡新業務的不斷開發,互聯網產業鏈正在發生改變,傳統電信運營商正在介入到Web2.0信息服務時代,原有的提供IP業務服務的ISP和ICP門戶等也將逐漸萎縮。
這種趨勢下,互聯網的應用開發門檻大幅度降低,企業和個人都可以成為應用的開發者,端到端業務將成為主流,用戶實名制是必然的選擇。可見,無論是從技術體制、業務模式還是產業結構上,互聯網正面臨著一場顛覆性的變革。在這場互聯網自身顛覆性變革的過程中,技術驅動將起著決定性作用。
向強制可信互聯網演進的手段
強制的高可信互聯網的構建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但面對電信運營商而言,以政府信息化為代表的高可信業務需求已經出現,目前的脆弱可信互聯網短期內不可能徹底改變,運營商面臨著如何向強制可信互聯網演進的問題。
現實的選擇是,運營商必須根據業務需求和網絡條件,采用逐步改造方式不斷改善和提高網絡和業務的可信度。筆者認為現階段有以下一些技術手段和措施可以考慮。
首先,運營商要增強網絡支撐系統功能。例如,增加互聯網性能和業務質量測試與管理系統,關鍵是要能實現可達用戶終端設備的管理,以解決對全程全網業務質量的感知和判斷;增加流量和信息協議分析管理系統,以實施對業務流的管理與控制;有條件地可構建網絡支撐專網,將網絡管理信息從業務承載網中分離出來,逐步形成基礎網元層管理、IP業務網絡層流量和性能管理、IP業務質量管理等三層綜合網絡管理的模式,并最終走向智能化。
其次,在對互聯網核心層業務網絡改造時,運營商應推進按業務質量和安全要求分層建設的原則,就像交通公路網絡建設一樣,先有非等級馬路、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再進行高速公路的快、慢速道管理。
再次,運營商應該主動與高可信業務需求的重點用戶合作,推進用戶交付網絡和業務的全面安全與質量管理。在此方面,仿照“SHOPMAIL”的商業發展之路,以網絡運營商為主整合業務與技術提供商構建“IPSHOPMAIL”的探索之路。
目前,高可信的互聯網業務主要表現在電子政務、金融業以及大型集團公司等企事業專網上,這類信息化網絡的構建要謹慎對待IPVPN的推進,采用傳統的數據專線和多業務接入平臺(MSTP)技術等組網方式在技術、成本上仍是最現實的選擇,并已經得到行業用戶的認可。
總之,互聯網是在對傳統通信網絡不斷顛覆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其終極目標是顛覆現存網絡的不可控時代,真正實現“人人參與、業務自主”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