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受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實體經濟下滑,企業經營陷入困難。在這場危機之中,電信業究竟受到多大影響,電信企業如何度過危機?3月中下旬,本報記者奔赴江蘇、廣東等地,深入調查金融危機下電信企業的生存現狀,思考行業度過危機的應對之策。調查分上、下篇,本期為上篇,明天推出下篇,敬請關注。
“陳淑暖們”的寒鼕
1月14日,當陳淑暖來到翰東手袋廠作例行拜訪時,這個原本3000人規模的臺資企業已經人去樓空。回蕩在空中的腳步聲讓這位東莞移動客戶經理的心不禁“提”了起來:再撤走兩家企業,這個月的業務量就“懸”了!
兩個月后,陳淑暖告訴記者,她所負責的500余家集團客戶,因為開工不足等原因,有一些倒閉了、有一些搬遷了、有一些正在裁員。有不少關系密切的企業仍在堅持運行,但內部人士告訴陳淑暖,說不定哪天企業也關停了。
劉水明作為東莞移動集團客戶經理已經3年了,過去因為客戶忙,主要集中在中秋節、年關做客戶維護,現在即使是每周拜訪兩三次,多次為客戶修改方案也不能緩解客戶開支的強烈訴求。一家全球五百強的美國客戶,以前有120多個用戶,人均消費都在500元以上,但他們去年12月份提出降低資費的要求,今年2月份,這家企業開始嚴格控制個人成本,每個月的人均消費支出下滑得很厲害,同時也出現了預約銷戶的情況。
東莞這座“中國制造”的重鎮,讓記者感受的是陣陣透心的春寒!
那么,同樣是外向型企業聚集地的蘇州呢?
王芳是蘇州移動負責新區集團客戶的經理,常年聯絡的企業客戶有80家,一般都以承接加工訂單為主,現在訂單少了,企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減少通信支出。某日資企業全年通信開支從去年的5萬元降到了今年的3萬元,原先一些銷路不錯的信息化產品如今也無人問津。這位去年業績考核第一的客戶經理無奈地說,由于老城區的經濟相對新區受影響小,今年她的業績可能滑到中游位置。
記者調查了解到,截至2月底,蘇州已有近400家大型集團客戶通信支出出現大幅波動,有的甚至下降幅度超過50%。受大公司業務萎縮影響,眾多的中小企業也停工停產,或者壓縮成本、減產。“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我們做業務的壓力非常大!”王芳說完,顧不得還有眾多的上級領導在座,連說要去拜見一個客戶不能多聊,就匆忙離開。
除了通信業務市場的波動,金融危機對通信服務也帶來明顯影響。蘇州移動客戶服務部一位員工說,現在,客戶服務工作越來越難做。昆山某家大型企業附近的營業網點,因企業大量裁員,導致放號量下降了90%,老板只得無奈地說:“我們現在天天出去擺攤,店內人手很少,服務上有點顧不過來啊,只能做好最基本的服務了!”
“三個負增長”的憂慮
“電話用戶負增長,業務總量負增長,業務收入負增長”,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局長古偉中一見面,就向記者亮了家底。
他說,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廣東電話用戶數連續3個月出現負增長,至今年2月,固定電話用戶數減少近59萬,移動電話用戶數減少近167萬,電話用戶總數比去年11月的歷史最高峰累計減少225萬戶;從去年9月以來,基礎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逐月下降,今年1月首次出現負增長,至2月底,全省基礎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9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
3月25日,在廣東通管局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幾家運營商透露,廣東移動從去年11月份之后連續3個月客戶數都出現負增長。廣東聯通今年初僅在東莞一地流失的客戶數就達到了300多萬,公司副總經理吳勇明說,像富士康這樣的大公司由于大幅減產,通信支出也開始被嚴格控制,語音消費從去年1月的100多萬元下滑到了今年1月的20萬元,降幅高達80%。廣東電信由于企業客戶的破產造成客戶的流失,在2008年的減收已經達到了上億元。古偉中局長在座談會上為行業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千方百計保住正增長!這對廣東通信業這樣的全國領頭羊來說簡直是破天荒的。
據東莞經貿局估計,東莞數萬家中小企業和數千家大型企業中,2008年倒閉的企業占總數的三分之一,企業減產、倒閉嚴重,中小企業紛紛控制成本,尤其是金融行業和制造業的大客戶語音收入萎縮嚴重,大客戶的流失讓廣東電信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東方不亮西方亮
調查顯示,由于經濟外向程度不同,經濟危機對各地電信市場的影響也呈現出差異化的特點。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蘇南大量勞務工流失,企業倒閉加速,對外向型經濟占主導的蘇南地區影響較大。去年四季度蘇南地區電信收入同比增幅僅為9%,但從全省看,收入同比增幅也達到12%。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蘇少林介紹說,蘇南、蘇北、蘇中電話普及率各為:100%、40%、70%,用戶增長空間不一樣,市場發展也各不相同。蘇南目前困難一點,蘇中發展較平穩,蘇北卻很強勁。此外,城市受影響大一點,農村的發展勢頭還不錯。只要企業不打價格戰,著力開發農村市場,圍繞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機遇,圍繞今年自然村村村通寬帶的建設目標,繼續深化轉型,江蘇總體看來,會有一個好收成。
蘇州移動網絡部調查發現,每年春節前夕,一些特定的電話號碼打出的最后一個電話是在火車站,重新恢復本地通話往往在春節后,今年則明顯減少。目前蘇州移動像這樣漫游后沒有啟用的號碼已經超過100多萬戶。
但是,這上百萬用戶的“沉默”,是否就意味著信息通信流量的永久“消失”呢?
其實不然。調查發現,大量農民工返鄉后,只是把通信消費從打工地轉移到了原住地,通信量有所下降,但并沒有完全消失。中西部地區電信市場甚至因此而受益。
寧夏通信管理局局長王生屹告訴記者,寧夏去年全行業依然保持了業務收入增幅17%的可喜速度,業務量的增幅也是20%以上。今年一二月份通信業務量的增幅基本保持了去年的水平。如果3G沒有惡性競爭,今年行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沒有問題。
從湖南傳來了更好的消息。去年末湖南省電信業務量收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以上,今年一二月份繼續保持這個態勢,業務量增加了17%,遠高于全國平均增幅的6%;收入增幅在全國排名第三,達到10.8%。湖南省通信管理局局長李湘寧告訴記者,市場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危機后農民工返鄉,導致通信業務量收增長。短期內這種增長的勢頭不會改變。
由此可見,金融危機對我國電信業而言,所帶來的并不是一邊倒的負面影響。但是,這場危機還未見底,其長期和深入的影響不可低估。業內人士認為,全行業應高度重視金融危機的影響,積極思考應對之策。